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金融租賃行業在規模、盈利、資產質量等方面均表現出良好的態勢,金融租賃公司也逐步形成各自的經營模式和業務特色,但同時也面對著諸多新挑戰和新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金融租賃行業的現狀、業務指標及財務指標,對前述問題進行展開,并提出相應對策。
中國金融租賃行業概況
2007年之前,中國金融租賃業發展比較緩慢,正常經營的金融租賃公司僅10家,資產總計僅300億元。2007年,中國銀監會修訂《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資質的商業銀行設立或參股金融租賃公司,工銀租賃、建信租賃、交銀租賃、民生租賃、招銀租賃成為第一批銀行系租賃公司。此后,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租賃業步入黃金發展期。截至2014年末,金融租賃公司增加至30家;總資產余額合計達到1.28萬億元,凈利潤合計達到164億元。2014年3月,銀監會重新修訂發布《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擴大業務經營范圍,鼓勵民營資本投資。2014年7月,銀監會又發布《金融租賃公司專業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在中國境內自由貿易區、保稅地區及境外設立飛機、船舶專業化租賃子公司。中國金融租賃業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金融租賃業按照股東背景劃分,可以分為銀行系租賃公司、資產管理系租賃公司、制造商系租賃公司、獨立第三方租賃公司。目前有16個省(直轄市)引入金融租賃公司。其中,天津市和上海市均將金融租賃行業作為區域經濟(包括自貿區)發展的重點,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金融租賃公司業務和財務指標比較分析
業務規模
2008年開始,我國每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超過20%,金融租賃公司抓住有利機遇,全行業租賃資產規模發展迅速,2008——201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61%。截至2014年底,租賃資產余額達到1.2萬億元。金融租賃公司中,租賃資產規模超1000億元的公司有4家,包括工銀租賃、國銀租賃、民生租賃、交銀租賃。
影響各家租賃公司資產規模增長的因素:一是股東背景,銀行系租賃公司可以與銀行在資本、渠道、客戶、資金、風險管理方面實現協同和聯動,具有明顯優勢,資產管理租賃公司在渠道、客戶以及股東擔保增信方面有一定優勢,而制造商系租賃公司在產品、銷售、維修、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二是業務定位,大型租賃公司一般以飛機、船舶等大項目作為業務發展重點,而有的租賃公司定位于服務中小微企業,項目分散、筆數多,規模不宜過大。三是回收期限,一方面,在相同投放量情況下,項目期限越短,每年回收的租金越多,資產余額增長越慢。另一方面,隨著資產規模不斷增大,每年累計的租金回收量也不斷增大,資產規模增速減緩。
盈利能力
金融租賃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以金融批發業務為主,網點、人員等投入較少,因此一般短期內能實現盈利。隨著資產規模逐年增大,金融租賃行業盈利快速增長,2008——201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8%,2014年凈利潤合計為164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度全行業凈利潤增幅僅為15%,主要是受利率市場化進程影響,負債成本快速上升,利差水平逐步收窄。
與商業銀行相比較,金融租賃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兩個特點:一是ROA一般比商業銀行高,主要原因是金融租賃公司不受存貸比約束,資產90%以上集中于租賃資產;二是ROE一般比商業銀行低,主要原因是金融租賃公司業務范圍較為單一,集中于高資本消耗的融資租賃或經營租賃業務,除資產轉讓業務以外,中間業務收入來源較少。在金融租賃行業內,ROA比ROE更易衡量盈利能力。通過比較發現,中小租賃公司比大型租賃公司盈利能力強,非銀行系租賃公司比銀行系租賃公司盈利能力強。
影響各家金融租賃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一是租賃項目定價水平,而定價水平又與風險容忍度相關,一般而言,項目越大、客戶越好,定價水平越低,這也是大型以及銀行系背景租賃公司盈利能力相對較弱的根本原因;二是資金成本水平,客觀上,銀行系租賃公司因其股東信用等級較高而具有明顯優勢,主觀上,準確判斷利率變化趨勢、有效管控流動性風險對降低租賃公司負債成本至關重要;三是地方支持因素,如天津、上海等地注冊的租賃公司可以享有一定的財政補貼;四是會計政策差異,包括撥備政策、手續費收入確認方式、經營租賃折舊年限和余值估計等。
資產質量
由于租賃項目期限較長,少則3年(如工程機械設備租賃),長則10年(如飛機、船舶租賃),因此金融租賃業務具有顯著的“盈利當期性和風險滯后性”特征。2014年,金融租賃全行業平均不良資產率為0.8%,租金回收率為97.84%,雖然仍優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但近年來資產質量呈下降趨勢。其中,除新設機構以外,大型租賃公司資產質量優于中小租賃公司,銀行系租賃公司優于非銀行系租賃公司。
影響各家金融租賃公司資產質量的因素:一是與宏觀經濟相關,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階段,金融風險加大;二是與租賃項目投向相關,近兩年船舶、煤炭、工程機械等行業的項目處于風險高發期;三是與承租人客戶資質相關,特別是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租賃公司,容易出現風險;四是與租后管理能力相關,銀行系和資產管理系租賃公司憑借集團在渠道、信息等方面的協同能力,在資產清收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業務結構和創新能力
直接租賃和售后回租。直接租賃涉及供應商、出租人和承租人三方,結構較為復雜,類似供應鏈金融;售后回租只涉及出租人和承租人兩方,結構簡單,類似抵押貸款。售后回租易于做快做大,但不利于提升租賃公司的專業能力以及對設備制造商的服務能力。整體而言,金融租賃公司直接租賃占比明顯偏低,全行業2014年直接租賃占比僅為14%,其中占比超過30%的僅有農銀租賃、昆侖租賃、交銀租賃。
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融資租賃的資產風險全部由承租人承擔,租賃期滿所有權一般轉給承租人,租賃公司以賺取利差獲取收益;經營租賃的資產風險部分由承租人承擔,租賃期滿資產退回租賃公司繼續經營或處置,租賃公司除利差以外還可以通過處置租賃資產獲取資產買賣收益。經營租賃主要集中于船舶、飛機、物業等領域,要求在資產的評估、維護、處置等方面有較高專業能力,一般期限較長且盈利較慢(主要是折舊因素)。金融租賃公司在成立初期一般以融資租賃為主,具備一定實力后再開拓經營租賃業務。截至2014年末,全行業有13家租賃公司開展了經營租賃業務,余額1060億元,主要集中于國銀租賃、工銀租賃、民生租賃、交銀租賃4家。
境內SPV業務模式。特殊目的機構公司(SPV)是國際租賃業普遍采用的交易模式,具有資產清晰、風險隔離、方便融資、稅收優惠等特點。2010年銀監會允許金融租賃公司在境內保稅區設立單機、單船項目公司開展租賃業務,天津、上海、北京、寧波等地保稅區出臺了相應配套措施,由此金融租賃公司SPV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截至2014年底,共有10家租賃公司在境內保稅區(自貿區)設立498個SPV。
此外,部分金融租賃公司獲準從事跨境租賃業務,如國銀租賃、工銀租賃、交銀租賃等直接或借道集團境外平臺開展跨境飛機、船舶租賃業務。還有一些租賃公司嘗試負債業務創新,如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境外發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等。
金融租賃公司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金融租賃行業在規模、盈利、資產質量等方面均表現出良好的態勢,金融租賃公司也逐步形成各自的經營模式和業務特色。但同時,金融租賃行業也面對著諸多新挑戰、新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利率市場化嚴重影響了金融租賃公司的盈利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貸款利差不斷收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均面臨著重大挑戰,而金融租賃公司的業務范圍和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受到的影響更加顯著。二是趨緩的固定資產增長率和不斷擴容的競爭主體將使各家金融租賃公司發展速度受到約束。三是以設備為載體的融資模式決定了金融租賃業與制造行業的命運休戚相關,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面臨資產質量壓力。為此,金融租賃公司需要加快改革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
風險管理是金融租賃公司競爭力的核心。金融租賃公司應在風險管理領域苦下工夫,重點關注:一是信用風險,即承租人的償付能力和還款意愿;二是流動性風險,即租賃項目長期性和同業借款短期性的錯配平衡;三是租賃資產風險,即在承租人不能履約或租賃期限到期后續租、處置租賃物的能力。
負債能力是金融租賃公司競爭力的基礎。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金融租賃公司在資產項目定價方面相對較為被動,因為客戶在金融市場的選擇越來越多;而在負債融資方面仍大有可為,金融租賃公司應變“被動負債”為“主動負債”,即改變以投放定融資的模式,在確保流動性前提下,根據央行貨幣政策走向、銀行間市場利率匯率變化趨勢,選擇合適時間發起融資,并運用發債、資產證券化、遠期、掉期等工具,盡可能降低融資成本,支撐資產做大做強。
業務轉型是金融租賃公司競爭力的源泉。融資租賃是“融資”和“融物”的有機結合。對客戶來講,僅從融資角度看,租賃與銀行、證券、信托相比并無優勢。因此,金融租賃公司應注重突出“融物”的特征:一是發揮租賃物緩釋風險的作用,滿足信用等級較低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二是發揮經營租賃靈活配置資產和表外融資作用,滿足航空、航運等行業客戶輕資產管理的需求。